岑川镇“庆七一”系列丨群众身边好党员②—戴朋辉、李水泉、朱海兵
2025-06-29 18:32:5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岑川镇党政办 | 编辑:黄倩 | 作者:黄倩、钟茹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003


编者按:一个支部一座堡垒,一名党员一面旗帜。近年来,岑川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促振兴的工作思路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不断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,引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中。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,特开专栏,集中宣传一批在基层治理、抗洪救灾、产业发展等过程中的先进事迹,在全镇树立敢于担当、奋发作为的鲜明导向,激励全镇上下凝心聚力、开拓进取,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。

赤胆如磐担使命 他们用热血浇筑为民华章

在岑川镇的田间地头、村组巷尾,总有一些身影让人心头一暖,他们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,诠释着“共产党员”四个字的重量,他们是田间地头的“老黄牛”,是邻里矛盾的“解铃人”,是致富不忘根的“赤子心”……

热心公益的“筑路乡贤”——戴朋辉

图右五为戴朋辉

从佛山企业家到家乡“筑路人”,戴朋辉的故事让新沙村村民竖起大拇指,虽然长期在外经商,但他始终心系家乡。2022年春节,他回家探亲,从村民口中得知寨脚组的道路过于狭窄,给该组居民的生活、出行造成极大不便,他便立即联系该组组长及村民代表进行商议,在商讨出解决方案后,决定私人出资18万元将该组道路进行提质改造,于是,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直通到了寨脚组的家家户户。

2022年3月,他听闻邱家组居民邱志突发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,且家中父亲早逝,还有两个年幼的小孩需要照料,他及时与党支部联系,提出与邱志一对一帮扶意愿,并立即送去2000元帮其暂渡难关。在外经商的他始终与新沙村党支部保持密切联系,默默支持家乡事业发展,疫情期间他还以个人名义捐赠2万元用于助力村级防疫工作。每次与他联系时,他总说:“在外赚了钱,不能忘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不能忘了我的根在哪里。”

不忘初心的“水塘爷爷”——李水泉

“山塘水深,牙细则莫靠近!”夏日午后,新南村74岁的李水泉正沿着山塘巡逻,发现了三名正准备下塘戏水的少年,他便立马上前劝导其离开水塘,这只是这位“水塘爷爷”的日常“操作”。这位在基层扎根了25年的老村干,退休后,他又义务看管水库山塘20余年,他像守护自家菜园一样精心照料着这片土地。每当汛期和暑期来临,他总是第一时间到各个水库山塘进行巡查,无论是汛期查险,还是防溺水宣传劝导,他都始终如一地紧跟党的步伐。

作为一名党龄47年的老同志,李水泉担任村干部25年,任职期间,便始终致力于村级发展,努力帮助村民解决问题,深受村民拥护。现如今,他又成为了一名村级“群英”代表,积极参与“群英断是非”工作,累计参与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100余起,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责任。对于村级事务,他总是第一个带头,“共产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,更是神圣的使命。”问起动力,他搓着布满老茧的手这样回答。  

舍家为公的“拆房前锋”——朱海兵

2015年,蒙华铁路项目过境岑川镇,根据工作安排,由岑川镇负责征地拆迁工作。随着项目工期的临近,如何打开局面的征拆工作也成了镇党委政府面临的难题。彼时,正值包湾村党员朱海兵的房屋也在拆迁范围之内,面对镇村两级的困扰,朱海兵指着自家刚落成不到三年的新房,第一个带头签下拆迁协议并主动承担起政策宣传讲解工作。面对家人的不舍、村民的不解,他挨家挨户进行劝导:“蒙华铁路建设是平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,是全镇乃至全县的大事,咱们党员得带头!”。在他的积极协助下,不到十天,朱海兵所在组被列入拆迁范围内的10余户房屋全部拆除,项目建设一路畅通。

“舍小家为大家”正是朱海兵最真实的写照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,他在自家不算宽裕的情况下,主动认领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,不仅为困难群众慷慨解囊,还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脱贫增收,获得群众一致好评。九峰水库出现险情,包湾村党支部发出驰援号召,朱海兵放弃家中的农活,第一时间响应,与其他抢险人员一起奔赴大坝现场,肩扛土包、装填沙袋,争分夺秒地为加固大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

他们没有豪言壮语,不为掌声和鲜花,只因那句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”的誓言;他们没有惊天壮举,不言代价和回报,只因那份身为共产党员的自豪。他们以点点微光汇聚成温暖力量,用默默行动诠释着初心使命,让党旗在家乡这片热土上熠熠生辉。



责编:黄倩

来源:岑川镇党政办

  下载APP